我國漁船安全技術狀況不容樂觀
2012-06-01 17:13:01 來源:中國船舶報 編輯: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
在5月23日于南京舉辦的中國漁船(船型 船廠 買賣)裝備技術發(fā)展論壇上,農業(yè)部漁業(yè)船舶檢驗局首次發(fā)布了《全國海洋漁船安全技術狀況報告》!秷蟾妗穼槲覈骷壵贫O船發(fā)展政策、改進漁船管理制度提供技術支撐,并為我國應對漁船國際新規(guī)挑戰(zhàn)提供重要決策依據!秷蟾妗凤@示,目前我國漁船安拿總體技術狀況不容樂觀,面臨的形勢也十分嚴峻。
《報告》指出,截至2011年年底,我國漁船總數(shù)為106.9萬艘,其中,海洋漁船30.26萬艘、內陸漁船767萬艘。目前,我國海洋漁船呈現(xiàn)“五多五少”的特點:小型漁船多、大型漁船少,木質漁船多、鋼質漁船少,老舊漁船多、新建漁船少,沿岸漁船多、遠海漁船少,耗能多、產出少。其中,24米以上的大中型漁船為2 .85萬艘,僅占總數(shù)的13.03 %;船齡10年以上的漁船13.45萬艘,占總數(shù)的61.51%。
同時,在目前我國經漁檢局檢驗登記的1625 艘遠洋漁船(船型 船廠 買賣)中,大型漁船稀缺,老齡化明顯,木船、水泥船依然存在,作業(yè)類型傳統(tǒng),專業(yè)遠洋漁船缺乏,進口船比重大。
《報告》還指出,在適用于國際海事組織等制定的《國際漁船安全公約》的24米及以上鋼質海洋漁船方面,通過對抽樣采集的漁船數(shù)據進行評價分析.總體安全技術狀況指標符合該《公約》要求的近海漁船僅占抽樣總數(shù)的9.15%,基礎較好、經過整改可以符合該《公約》要求的占42.46 % , 不符合該《公約》要求的占48.39 %;符合該《公約》要求的遠洋漁船僅占抽樣總數(shù)的7.98 % , 經過整改可符合要求的占40.38 %, 不符合要求的占51.64%。
評價分析結果顯示,樣本漁船船體結構腐蝕情況嚴重,船舶布置與結構完整性較差;樣本漁船在船舶設備的配備、安裝和布置等方面存在很多安全隱患,特別是缺乏防護措施;樣本漁般穩(wěn)性資料大多數(shù)不完整,船體結構被不同程度改動,對船舶穩(wěn)性造成了不利影響。
漁檢局局長柳正特別提醒,雖然《國際漁船安全公約》目前尚未生效,但是,近幾年來,國際社會高度關注漁船安全問題,其有可能很快生效。因此,我國在這方面目前面臨的形勢可以說非常嚴峻。
為此,他呼吁,我國應研究和出臺漁船技術現(xiàn)代化發(fā)展規(guī)劃,加大科研投人,全面提高我國漁船科研創(chuàng)新能力,并加強漁船設計、建造監(jiān)督管理體系建設,推動不符合該 《公約》 要求的漁船的升級改造工作,大力發(fā)展標準化漁船,全面改善我國漁船安全技術狀況。
據介紹,2010年,由漁檢局牽頭,大連海洋大學、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上海漁業(yè)機械研究所、浙江海洋學院等單位組成的研究組,對我國24米及以上的鋼質海洋漁船進行了評價試點研究,重點分析了其安全技術狀況與 《國際漁船安全公約》 的差距和存在的主要問題。2011 年,漁檢局又組織研究組開展了“百縣萬船大調查”活動,試點啟動了全國漁船安全技術狀況評價工作,在我國沿海。ㄊ、區(qū))和遠洋漁船境外維修港口設立了近60個漁船安全評價數(shù)據采集點,共采集了5768艘近海漁船和213艘遠洋漁船的數(shù)據,據此進行了分析、評價和統(tǒng)計,并結合2011年全國漁船檢驗統(tǒng)計年報,經過多次修改討論后形成了本次發(fā)布的《報告》。